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日期:11-07 20:50:32| 初中作文教学|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的资料,


                     絮影萍踪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先解释老师作文评语中常见的“术语”——具体、形象、生动
  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不笼统。这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方能做到。
  形象:动作、形状、线条、色彩等可视的,能让读者“看到”样子的。
  生动: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1.有生命力、鲜活(非僵死的、陈腐的)2.灵活的(不死
板,不呆板)。举例来说:“快乐是一种香水,洒给别人,自己手上总会留下余香的。”这
句话就比“给别人快乐,你就会得到快乐”要形象,要生动。它是更为灵活的说法,是引人
联想、启人思考、耐人回味的说法。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就比“我在异乡不能适应,我的作
品朵表达苦闷情绪”形象,生动,引人,耐人寻味,韵味悠长,印象深刻,越嚼越有味道。
这样的说法,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还有个例子:“真诚的朋友雪中送炭,虚伪的朋友雨后送伞。”

——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准确、具体、真切、生动、形象?亦即怎样才能不干巴巴,怎样才不
空洞,怎样才能写出味道来?
——运用时空搬运大法!!!!
    文章要让读者象作者一样受到感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当然不可能把读者搬到
当时的环境中去,但你可以运用“时空搬运大法”把当时的环境、情景搬到读者的眼前来,
让读者置身其中。要做到这点——
  首先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说到观察,以前老师教的办法可能很含糊,很神秘。我教大
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带上摄象机、照相机、录音机、尺子、密度计、温度计、集气瓶
……将事物的性状准确详实地拍摄、测量、记录下来,让读者见其形,睹其色,闻其声,感
其温,嗅其气,辨其味,捕捉其动作或者变化。
——这看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实际上,这些工具,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各种感官。要调动各种感官
去感受,并把这些感受如实地、原汁原味地用文字还原。写出形象、颜色、温度、明暗、声
音、气味……将当时的情境完整地搬运到读者的眼前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走进去!!!

  前苏联作家A.托尔斯泰在谈到描写时,曾说:“……你们应当时时运用幻觉(回忆和想
象——笔者注),就是说,学会看见你所描写的东西。你们对你们所幻想的影子看得越清楚
,你们的作品的语言就越准确而切实。”(《论写作》)
在构思时必须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摆入回忆和联想的环境氛围之中,借此产生真切入微的体验
,以这样复现的体验作描述的素材。

美国新闻学家D.C.雷特狄克在谈到描写技巧时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
,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怎样唤起读者的记忆呢?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
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这种启
示性,就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心中那些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只从视觉的来的,它们也来自人们的触觉、嗅觉、味觉、
听觉。经验表明,初学写作的人大多重于视觉形象,只写自己看到的一切,而实际上,这只
是印象的一部分,要反映出一个场景,仅仅调动一种感受是不够的。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
感,就要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而综合地调动触觉、嗅觉、意觉、视觉、味觉、听觉的
多种印象,立体地反映环境、气氛。这样,既可以加强事物形象的高度真实感,又可以大大
丰富客观画面中渗入的情感因素,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想一想我们在海滨度过的时光吧。除了你看到的一切之外,你一定还记得那徐徐吹来
的海风,那一阵阵海浪的拍击,你的嘴唇上还留着海水的咸味,那沙粒也还曾抚摸过你的双
脚。如果仅仅写出你看到的景象,不就会漏掉许多生动的回忆吗?(雷特狄克:《特写写作
》第29章)
  来看看几个运用“搬移大法”的例子: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描写百草园内的景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颜色
),光滑的石井栏(质地),高大的皂荚树(形状),紫红的桑葚(颜色);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声音),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形态及准确的动作),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速度和力度)向云霄里去了(形态及准确的动作)。单是周围的短短(规
模)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声
音),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味道),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作者一样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是这种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再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写《春》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力度)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气味),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气味),都在微微润湿(湿度,触觉)的
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拟人),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时间之长)
嘹亮(声音的响度)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细、
密、亮:联想-比喻)地斜织(有风的状态)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范围)着一层薄(厚度)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颜色及亮度)。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父亲去买橘子的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步态)走到铁道边,慢慢(动作速度)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细微动作)着上面,两脚再向

[1] [2] [3]  下一页


觉得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作文教学   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