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的资料,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论文提要]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所强调的。杜甫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句,南宋诗人戴复古也有诗云:“草就篇章只待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琢磨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这些说的都是改文章的重要性。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是仅仅囿于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讲评一法,教师耳提面命,学生亦步亦趋。结果,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眼分数”,教师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无用功”,而且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际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指导 自己 修改 策略 解脱 提高
常言道: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怎样培养学生作文评改的能力呢?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二、引导学生从观念上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新课程》)古今中外不少文学大师,如曹雪芹、海明威、贾岛等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写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这就等于迈出了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明确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叶老在《书简•二》中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在其中担任的应是“扶”、“导”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依赖性,从而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本人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中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按要求布置下去后,我让学生先打好草稿。然后集中时间让他们各自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或查阅工具书,或问同学和老师,初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达到基本通顺的要求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本上。实践证明,“抄读”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为第二步的批改作好了准备。
第二步,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而不评讲,为写而写,盲目地实践,收效固然不大。虽是批改评讲了,譬如教师批完后挑几篇佳作在班上念一下(本人也曾经这么傻干过),那就等于教师唱独角戏,收效也不会大。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想像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因此,走好作文修改的第二步至关重要。我一改以往逐本详批的方法,大胆放手,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当然,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切磋:
1、 集体“面批”法。
所谓集体“面批”就是将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誊印出来,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分析产生毛病的原因。这里必须注意评改要突出重点,所选作文要典型。这样不但许多带有共同性的毛病,会很快得到解决,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如要求学生仿照《故宫博物院》写一篇按空间顺序介绍某一物品或建筑物的作文。大部分同学选了《我们的校园》作为练笔的题材。我就让他们事先实地考察一下自己的学校,并画出学校平面草图,作文草稿经自改誊写后,交到我这里。我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次说明文的问题倒不是观察路线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我就指导他们走一条便捷的路线),而主要是出在语言不够简洁上,教学楼每一层的各年级教室、办公室较复杂,学生罗哩罗嗦,还是介绍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我挑选了一篇在这一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作文,拿到班上让大家评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起初比较关注对该同学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语病,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我一一加以肯定之后,引导学生从关键问题着手,让学生讨论如何把各楼层的布局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纷纷集中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这篇习作中最大的语言繁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里列出这个学生的前后两段介绍我校教学楼的有关文字,通过比较,其效果可见一斑。
[1] [2] [3] 下一页
觉得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