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课改试题五年高考研究及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人教版高三)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方面的资料,
杨长荣
一、合理和谐的结构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70分,占全卷的47%;第II卷表达题80分,占全卷的53%。这样的切分符合新课改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这样的分数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的落实。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分成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36分,占全卷24%)和“现代文本阅读”(34分,占全卷23%);第II卷表达题分成两个板块“语言文字应用”(20分,占全卷13%)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第三层次的切分是在阅读题上,“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分成三个分题“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11分)和“名篇名句默写”(1题6分);“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分成两个分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25分)。
二:试题分析
如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07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D)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
(2008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析: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文;原高考第二个阅读文段常考散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考了小说和传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改变,就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一致起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
这就提示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备考时,要重点训练“论述文”的阅读,科技说明文可以少练习或者就不练习。
在题目配备上年基本上每年就是 1.定点型选择题(3分),2.散点型选择题(3分), 3.推断型选择题(3分)。
读文本的大致步骤:
①先找论述对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
②再看主要的论点,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③最后再看论据与全文的论证结构关系。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真对某一小题一小项时,大致步骤: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
②比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比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调动自己知识能力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007年)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2008年)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2009年)朱昭字彦明,府谷人。(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
(2010年)花云,怀远人。(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2011年)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二]、恰当处理选择性和基础性
分析:基础性和选择性是新课改的两大特征。 “文言文阅读”节选的材料,均来自正史,均是人物传记,三道选择题词语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考点准确、难度适中;
题目配备:4.词语—理解实词(3分),5.句子—信息筛选(3分),
6.文章—文意解析(3分),7.翻译—古文今译(10分)
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即先排除。
信息筛选题
(2007年)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2008)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2009)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2010年)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2011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D (3分)
信息筛选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甄别,次要信息只是干扰;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筛选的方法,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致力于把握文意,不要致力于琐细方法的钻营;
④考试中依题目要求,把文句放回文本排除误点,快速判断。
(2007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08)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
全国高考语文课改试题五年高考研究及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人教版高三)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