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日期:11-07 20:50:32| 诗词鉴赏|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要透过意象、通过联想并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象联想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然而,许多同学,在中国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扎实有效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上海中学做过一次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的诗歌教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2.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52.2%。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老师常常感到诗歌难教,学生也觉得只学到一点诗歌常识,对学过的诗歌也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形成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三册课本安排了三个单元中外诗歌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从我的教学感受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考试总结中普遍反映诗歌鉴赏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失分很多。
    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该如何走出误区,切实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呢?前不久,我在学生中就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怎样读,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有鉴于此,我觉得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扣住这两个方面进行。而前者应该是我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那么,怎么来把握古典诗歌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透过意象、意境来揣摩诗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在讲《雨霖铃》时,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扣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很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离情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则要通过清泉、翠竹、明月、碧莲等意象让学生领会空山秋天恬静、清幽的意境美。
    另外,在分析诗歌时,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等。
    只要我们能紧紧地扣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要通过联想去分析诗歌的思想。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还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昧。从诗歌的创作过程看,是由生活到作品,通过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诗的意境,表现或深化诗歌的主题。从诗歌的特点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有启发性的生活片段,并将其拼接到一起,为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因此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必须教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诗歌的内蕴;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在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扣住相关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发挥联想与想象,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杜甫《登高》时,讲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由纷纷而下的落叶联想到落叶归根、人来还乡,由随风飘转不知坠往何方的落叶联想到漂泊无定的人生,由树木的衰败想到人的衰老,由滚滚而去的江水想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在此基础上再去体味后四句的抒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所表现的那种艰难潦倒之苦,孤寂悲凉之意;也就很容易体味到作者那种欲哭无泪,欲喊无声的悲哀之情。
三、要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鉴赏诗歌。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也不例外。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许多语言精炼而内涵极深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再者,诗贵深曲,往往语近意遥,含吐不露,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要想理解诗歌的深层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还需要去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社会现实,常常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捷径。在鉴赏诗歌时,如能扣住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能事半功倍。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在诗中表现的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李白的生平,提到“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故事,让大家对李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很快就从诗中发现了本诗的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深刻理解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反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讲《归园田居》时,我先给学生讲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样,当学生看到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句子,也就很容易感受到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仕途的厌恶及对农村热爱的思想感情。讲陆游《书愤》时,我先介绍了南宋的政治格局及诗人一生爱国,立志收复被金占领的祖国山河,但为主和派所阻,壮志终未酬现的背景。学生立即感受到了诗中强烈表现的悲愤之情。

[1] [2]  下一页


觉得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 中国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