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起承转合”助解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用“起承转合”助解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日期:11-07 20:51:29| 作品赏析|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用“起承转合”助解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方面的资料,


房海

现代文阅读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热点,还是广大考生备考的弱点。如何切实提高我们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从容“应战”,也便成了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性问题。而在平常的训练或考试中,考生见到文章,阅读几遍,似懂非懂,再审阅读题,依然弄不明白,于是胡写一气。其表面现象是不懂文章,不会审题,实际上是不能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能力不强。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让学生了解文章“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很有必要。“‘起、承、转、合’,本是古诗词的章法,但它有如事件的变换无穷,符合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曲径通幽。有如情感的起伏不定,吻合情感的蕴含、萌动、显露、升华,错落有致。……起,即开始,交代事件的起因,定好感情的基调;承,即承上,进一步表明题意,写清人、事、景、物;转,即转折,要推进一层,别开生面,给人‘柳暗花明’之感;合,即收合,统揽全文,引人遐思。起、承、转、合,作文情节才会曲折,人物情感才有波澜。”

以2003年高考全国试题《乡土情结》为例。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情绪饱满、思路清晰、语言晓畅的抒情散文。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紧紧围绕“乡土情结”四字作文章。首段是起——“这就是乡土情结”。“魂牵梦萦”、“触景生情”均为对“乡土情结”的诠释。同时,“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从时空两个方面强化“情结”的分量,并有引起下文的作用。第二、三段是承,承接首段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原因及结果。 其中第二自然段从时间方面着笔,表明乡土情结在人生旅途的起点站便被烙下,“一辈子附在身上”。这个语段共七句话,呈现“总—分—总”的结构:



②③







其中的分述部分从“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亲的音容笑貌”等方面来描述童年的乡情烙印。

第三自然段述及离乡的原因及结果。“浪漫气息”和“现实主义格调”点出人们离乡的不同心态。而“矢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等语句,或形象或理性,将“离乡即矢根”的思想鲜明地表达出来。这又为第四自然段写“落叶归根”起到引线的作用。

第四段是转,推进一层,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着力阐述了在乡土情结上中国人面临的矛盾。“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一代一代的人不得不漂洋出海。这是泛述矛盾。作者由清代、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后这条时间线列举大量“离乡背井”的事实。然后又提出“还有一种”难料的矛盾:香港回归,而一些港人移民。这又如何解释呢?第八、九两句话,作者给出了答案—“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并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其实易解”。尔后文章又举了第一代华侨和香港同胞心系大陆的感人事例来表现跨越时空的乡土情结。

第五段是合,是全文的收束。作者指出类似地球村、世界家园的概念并不影响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这样便与文章首段“辽阔的时间,悠邈的空间,都不会的使这种感情褪色” 形成呼应,将作者对“乡土情结” 理解凝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用“起承转合.”的方法读懂文章后,我们来看题目:

(1)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2)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3)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4) 略。

解析及答案:

(1)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提问点在第二段的总结句上,相关内容则在第二段的分述部分,即“承”的部分,择其要点即可作答。答案:1、父母亲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史;4、邻里乡情。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题目中明确告诉我们是在第三段,所以,我们很快就可以归结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格调”,整合重要信息,组织语言即可作答。答案:1、不少人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2、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3)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达技巧的赏析。从内容上讲,第四段是“转”的部分,也就是“别开生面”的部分,也就是作者把乡土情结提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从写法上来讲,跨越时空来表现乡土情结是作者通篇努力谋求的。从结构上讲前文析离家的原因本段列离家的表现前后连成一体。分析技巧应考虑对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产生的作用。答案: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3、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由此观之,如果做这类文章的阅读题,考生在阅读文章后,不要急着答题,要先审题并搞懂文章之后再答。如果一时弄不懂,就可以从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入手,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意要求概括文意,那么阅读题也就不难了。

注释:①《起承转合拾级而上——谈记叙文的成文技巧》 周京华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年7期。









房 海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

电 话:13638418489

email:cnp2008@126.com

作者邮箱: cnp2008@126.com


觉得用“起承转合”助解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作品赏析   阅读题 现代文 ,作品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