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必修教学论文)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必修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51:29| 作品赏析|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必修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方面的资料,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纵观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总希望不要课外多读多少文章,只“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实际上,阅读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只是“深挖洞”,还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况且阅读本质不只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再从目前各类考试情况看,现代文阅读得分又都相当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失误反映出学生解题能力差,语文感知力、篇章和各种写作方法分析力、文学鉴赏力都比较差,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对,或偏面地追求理性肢解,或认为现代文易懂好学,因而在教学中或随意性强,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不甚得法。二是学生不重视扩大阅读量,又在学习课文时走马观花,粗粗浏览,不加思索,从而出现课内学不好,课外又不读的情况。这些都说明必需重视和研究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和训练。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但不能忽视,而且教师要想办法教好,学生要想办法学好,尽最大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在学生扩大阅读面的基础上,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还应抓住重点。
  现代文的阅读,不外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正常的途径是通过形式去接触、感知、理解、鉴赏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他认为从“缀文”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先构思、立意、布局。然后才遣词造句,但从“观文”的角度看,倒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篇章结构和作者立意的所在,这里的“观文”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因此我认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知和对文思的分析两方面。
这里所说的对语言的感知,不是指语言的基础的常规性的认字、正音的静态教学,而是指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的动态教学,也就是:语言如何准确、有分寸的表情达意,或如何周密有条理的表情达意,或如何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的表情达意,这就关系到课文中一些语言现象的分析、理解和运用。如用词,语词孤立起来是静止的,单一的东西,而实际运用起来即是活的动的东西了,我们对语词的理解,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作出对语词含义的优劣正误的判断,只有理解了语词的语境义,才能对句段作出真正的理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开篇一句就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中的“不宁静”是一个关键词语,这是指朱自清作为具有“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凛然正气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时局,想“超然”而不安于这种“超然”的深沉的孤独和苦闷,可见作者去荷塘不是为了赏景而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从写作目的上看,文章不是抒情,而是述志,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也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主旨了。又如《包身工》中说“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娘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将“佳肴”改为“菜”行吧?也行,语意很通,符合准确的要求,但用“佳肴”更好、“佳肴”是好的菜,而且比“好菜”词义更庄重,联系语境,“菜叶”,而且是去菜场收集的菜叶,没有经过煮、炒、调味,可是在包身工看来是佳肴,由此可推出两个“足见”,一是足见包身工食物是何等的恶劣,二是足见老板是何等的残酷,“慈祥”一词加引号就更见其讽刺意味,而作者的同情,愤怒的控诉也就很鲜明的表现了。词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分析关键性词语,尤其是哪些能体现全篇思想内容,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举足轻重。
  词的感知是如此,句的感知也应该如此。著名小说《荷花淀》中,当水生嫂得知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地区队之后,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名话看似一般,但细细品味,却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其中既有对丈夫为人的深切了解赞扬,又有骤然分离的淡淡的哀怨。又如《绿》在从多角度赞叹了梅雨潭的“绿”之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说;“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吧?”怎么理解这个句子?这是作者的想法,把梅雨潭的绿视为女儿绿,又用“好吧”的商量口吻,用拟人法赋予这绿以生命和娇美,情不能自已,为这美而有生命的绿而心醉神迷,足见爱之深,疼之切,语言的表情达意就是这么奇妙的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他一些在文章中起串联文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词句,就更不能就词论词,就句论句了,还应当联系段,联系篇领会其作用。
  应该说对语言的感知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可以调动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作为理解分析的依据,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化为动态的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是要重视文思的分析,何谓文思?文思是“行文思路”的简称。行文思路是作者或者反映生活,或者阐述看法所走的路子。阅读文章必须能理出作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理清思维发展的过程,才能理解文章的全貌,准确领会文章达意的真实本质。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思路。但有的人读书,东抓一句,西抓一段,取其所需,弃其所恶,是不能准确理解文意,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发展自已的阅读能力。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第一个问题是:恩格斯在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形后指出“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是全文的总纲,是全文思路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又推出第二个问题:课文如何紧扣这个纲来阐述?学生读读议议后明确了,课文3一7自然段扣紧这个纲来阐述,先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再论述了“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卓越贡献,接着又问第三个问题:最后两段写什么?与前面论述有什么联系?学生明确最后论述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前面的论述是因,后面两段是由因推出的果,这样思路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经过这样的思路分析,使学生不仅能领会本文严谨的结构,雄辩的逻辑力量,而且更深切地认识马克思形象的伟大。阅读全文如此,阅读一个段落也是如此、全文有全文的思路,段落有段落的思路、全文思路的表现就是篇章结构,段落思路的表现是段落的层次,在分析段落层次时应特别注意段与句群的关系,有的段就是一个句群,有的段包含两个以上的句群,如果段落是由句群组成,搞清句群的特点,分析句群对理解内容,读懂文章有很大的帮助、如:《内蒙访古》的第七自然段是一个句群,正确地分析这个句群就能领会作者在这一段中的思路,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群,因而这一段是从游牧民族和汉族两个角度来说明阴山以南沃野古时的重要的战略位置。因而这个段落可分为两个层次。思路很清晰。

[1] [2]  下一页


觉得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必修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作品赏析   教学论文 现代文 高中 ,作品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