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 高二语文上册 电子教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 高二语文上册 电子教案)
日期:11-07 20:51:29|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 高二语文上册 电子教案)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执教:
年级 课题 日  期
高二(上) 爱因斯坦与艺术  二课时
2010.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2、认识议论文语言的多样化,赏析本文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学会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归纳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情 感 态 度与 价 值 观
借题发挥,观念冲击,感悟本文对今天培养人才的启示。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和意义,把握阐述的脉络。
教学难点 梳理出文章结构中的议论层次。
相关链接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及预测和对策) 教后记
一、准备与导入
1、爱因斯坦生平简介:1879年爱因斯坦生于德国的乌尔姆。父亲是一个商人,他拥有一家生产电器设备的工厂。在孩童时,爱因斯坦很沉静,他常常独自一人来消磨时间。他语言表达迟缓,在阅读方面也有困难。但是,他对事物的原理却特别感性趣,并经常提出许多问题。
爱因斯坦曾就读于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他却无法找到教师的工作,后来,他在瑞士政府的专利局里就职。专利局的工作很轻松,于是,他把好多时间用在了创立自己的学说上。其中有一些就是关于相对论的理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虽然只有35页,但却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这就是狭义相对论。在他发表了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论文10年后,爱因斯坦又发表了另外一篇论文——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有关引力、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新论点。
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的获奖并不是由于相对论,而是因为他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这一发现推动了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其中包括广播和电视。爱因斯坦成了名人后,他却感到很寂寞,他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他写到:奇怪的是,被这么多人知道,却又这么寂寞。我在自然中看到的东西博大精深,我们的理解仅其一二而已。
1933年,爱因斯坦在希特勒掌握了大权时离开了德国。他要住在一个拥有政治自由、宽容和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国家。爱因斯坦来到美国继续他的研究工作。1955年爱因斯坦与世长辞了,享年76岁。

二、作者介绍 
赵鑫珊,1938年4月2日出生在江西南昌,教授、哲学家、作家、文学家。先后出版《科学艺术哲学断想》、《普郎克之魂》、《地球在哭泣》等四十六本书,目前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本文是节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思》
作者轶事:我是北大留级生,这是赵鑫珊最得意和最欣慰的事情。1955年,赵鑫珊考入北大,1959年毕业时,却故意考砸两门主课,留级一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留恋北大图书馆,也因为《战国策》中的一句话: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赵鑫珊的这一举动,在20世纪50年代,可谓疯狂,在北大校史上亦堪称异数。拿赵鑫珊的话来讲,北大六年,“向我的心田撒下了许多种子。当年这样做是无意识的。今天我才明白,这些种子可以分成三类:科学、艺术和哲学”。

三、、整体感知
(一)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作者写作本文意图。
第二部分:(5-16)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7-18)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是结语,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二)深入探究:
1、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
6岁,学小提琴;(艺术);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
音乐:
    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
    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
文学: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
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
(1)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
(2)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三)探求写作主旨:
   主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统一的,都是热爱真善美的人的追求目标。

(四)感悟本文对今天培养人才的启示。
课文近末尾这样写道:“近年来,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 

















    四、拓展与延伸
    1、老师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其他科学家们予以简介,同学整理汇编们所喜爱的某位科学家的资料口头介绍。
2、整理汇总课堂内容,对于课堂上有感悟的内容加以思考,总结并写出自己的学后感,课后与同学们交流。

[1] [2]  下一页


觉得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 高二语文上册 电子教案)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 高二语文 电子 教学 艺术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