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教
学
目
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备 注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学习课时: 四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疲弊(bì) 陛(bì)下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 夙(sù)夜忧叹
妄自菲(fěi)薄(bó)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崩殂(cú)
以彰其咎(jiù) 以塞(sè) 驽钝(nú) 裨(bì)补阙(quē)漏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行(háng)阵和睦 长(zhǎng)史
猥(wěi )自 咨诹(zōu) 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酌(zhuó)损益
2、朗读课文。(读课文二三遍,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3、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俱为一体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盖追先帝遗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试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③需要你思考:
A、诸葛亮开篇分析形势,对蜀汉来说,有什么不利条件?又有什么有利条件?
先帝中途去世,益州疲惫,是危急存亡的时刻。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转危为安还是有力量、有希望的。
B、诸葛亮开篇分析天下大势,有什么用意?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起始并不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入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机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就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有了前面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再提建议,就将是否广开言路与关系国家存亡、关系忠于先帝联系起来,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
为全篇议论张本。
C、诸葛亮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4、我的疑惑:
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当堂检测
1、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志虑忠诚,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⑤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的所。
2、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⑶引喻失义 义: ⑷陟罚臧否 臧否:
⑸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3、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
《出师表》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