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五:论据充实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五:论据充实
日期:11-07 20:51:07| 高考复习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五:论据充实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方面的资料,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能力点睛】

在议论文中,论据就是论证论点的根据,就是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论据大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类论据,一种是理论类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等等;理论论据则是事实材料的概括形态,往往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论述,它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和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的公理和定律等等。事实论据可以较为具体,也可以十分概括;理论论据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转述。我们要学会具体分析论据的作用。

【达标要求】

1.采用不同分类标准选择论据。通常说的论据有两类,一是事实,一是道理。如果为了达到丰富就堆砌材料,会导致行文拖沓,臃肿不堪。要避免这个毛病,要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这样一排列,行文有序,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论据不是非常充实吗?

2.论据不可满足于正面举例。论据要丰富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正反对举。比如《滴水可以穿石》,正面可以举王献之练字,日日苦练,专心致志,终于和父亲王羲之同为书法大家。这样的例子可以举不胜举,但是会让人感到单调。如果从举上些“小猫钓鱼”式的反例,那么文章的议论会变得既生动又有力。

3.采用点面组合方式交代材料。论据材料要丰富,涵盖面要宽,又不能罗列怎么办?点面组合方式是通常采用的最佳方案。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个排比句表达,那效果会更好。

4.采用假设方法补充所需材料。有时会碰上这种情况,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借助假设方式可以信手拈来。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方式可以推知未来可能产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补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④尽量选择一些新鲜、生动的论据,这些新鲜的论据也不一定非得从电视新闻里找,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给人的感觉都是新鲜的。

5.论据不能只有事实论据的举证,没有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学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是这么写的。李斯开篇提出论点以后,就是举一连串的例据。假如后面没有分析,那么这是一堆无用的材料,但是李斯用二句话:“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就把它们的内在关系点明了,然后再用假设推理来分析:“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什么是理论分析,并不是非要长篇大论说上一番,而是需要对论据做一点评论,话不在于多,而在于分析评论是不是到位,能不能揭示中心。再如李大钊的《今》,简洁地举了屈原、林肯的例子。如果不分析,他的论证就是模糊的。他分析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揭示出两个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场评分细则将“论据充实”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经典回放】

经典佳作(一)

(2006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这道作文命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即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现实社会和现实世界是多元的,作文命题是开放的、多元的。作文注重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多向思维。要求学生重视用哲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小问题中分析出大道理。作文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对考生的思辨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走”与“停”之间的辩证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审题时必须揭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可偏废,否则就会跑题。“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快地接近目标,直行而不走弯路。这就是“走”与“停”的辩证关系。由此联想开去,从生活中的“走”与“停”联系到人生中的“走”与“停”,人生不就是一次旅行?既然如此,走走停停,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而且,“停”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下一次的行走攒劲、蓄势。而“走”又是“停”的目的和结局。人生如此,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企业团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还可以引申到“追求”与“反思”,可以联想到“文化的进步与反思”。生活中的林林总总都可以入文,这样思路就打开了,考生就可以选自己熟悉的方面下笔。

经典佳作

走与停

重庆考生

人生就像旅游,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好风景,人就越想往前走,但是人的精力有限,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作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作的短暂停留。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骨”,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纵横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作的短暂歇息;这停顿,正是为了今后的向前迈进而作的短暂休息。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五:论据充实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