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审美因素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方面的资料,
肖锋
说起审美,似乎只是“文艺作品”的专利,其实不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实践中产生美,美又推动了实践。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只要勇于探索和开拓,同样可以发现美和创造美,何况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优的呢?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简要谈谈它的审美因子。
一、理性美
“事实胜于雄辩”,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意象,而议论文的灵魂是“理性”。尽管它离不开一些感性材料,但流在深层的血液却始终是一个“理”字。即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来论述问题,阐明自已的观点或批驳对方的观点。因此,“理性美”是议论文美感的核心。
理性美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事物或现象独到的认识,精辟、深刻、周详的见解,严密的逻辑推理、结构形式和精确的语言表述等方面。如吴晗的《谈骨气》先提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然后引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再进一步阐述归纳出“只要是为当时的进步事业奋斗 ,就是有骨气”,再围绕孟子的话列举三个典型事例,最后联系当时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揭示无产阶级的骨气,号召我们战胜困难。整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其严密自不待言。毛泽东的《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文,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学西方到学俄国,深刻而严密地论证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有希望”这一真理性论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赘述。
二、力量美
文艺作品以形象去感动读者,而议论文则以一种“理”去说服读者,不管是“婉约”的,还是“豪放”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读者认同它们的观点,并产生共鸣。康德在论“崇高”的理论中说“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数学的崇高,一类是力学的崇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文的美属于“力学的崇高”——因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毛泽东从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到党内党外可能出现的问题,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已后的路更长,更艰苦,最后归结出我们必顺保持两个“务必”的分析,充满强大的逻辑力量;《“友邦惊诧”论》先树靶子,然后采用“剥笋法”,先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然后驳“长此以住,国将不国”,最后再批“论据”,其逻辑的严密不说,单就其语言技法上,或庄或谐,或排比或反问,或张或驰,都如一把利刃,针针见血,刀刀刺骨,痛快淋漓地揭穿国民党及美帝国主义的“庐山真面目”。其力量如滔滔之江水,一泻千里,锐不可当。《从三到万》中作者从“从三到万”这个可笑故事中引发出作者的两个看法:学习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以为。初学者一定要重视老师的作用。娓娓道来,漫不经心,然柔中有刚,读者笑过之后,态度早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这其中深蕴着“理”的力量。一句话:每一篇议论文都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折服着读者。
三、语言美
文艺作品追求的是语言的具体、形象及感染力,但这并不排斥议论文语言的形象追求。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了晓之以理,把道理阐述清楚,议论文语言也常常是形象
而富有文采的。
邓拓先生的《从三到万》,胡绳的《想和做》,马铁丁的《俭以养德》等,它们的语言如一缕和风细雨,似一泓潺潺流水,潜入心扉,让读者在心平气和中感同深受,接受观点。而鲁迅的杂文则是象一把匕首,锋芒毕露,如一阵狂澜,大气磅礴,让读者心潮奔涌,热血沸腾,在激昂中心悦诚服。毛泽东的政论文,周祥严谨,简练畅达,如一张密集的网,无懈可击。《求知如采金》中形象类比,通俗晓畅,“你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脑。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既明白了事理,又获得了美的感受。总之,不同文章,特点不同,正如风味小吃,湘、川、闽、粤各有千秋,只要我们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品尝,鉴赏,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各样的美感,从而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多方面的审美能力。
四、丰富美
议论文内容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知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包罗万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容。从整个议论文中迁涉的内容看,涵盖人类发展历史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文化长廊,让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
如《理想的阶梯》一文中列举或引用了哲学家马克思;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巴尔扎克,朱自清;科学家诺贝尔、富兰克林、爱迪生、布鲁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典型事例和名言。柳广杰《事业篇》中为论证“事业是人生的丰碑”这个分论点,排比列举了:民族文化中的“孔子、司马迁、鲁迅”;爱国精神上
的“屈原、岳飞、郑成功”;历史贡献中的“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发明创造里的“蔡伦、祖冲之、毕升”。在这大量的名言和事实面前读者怎能不俯首就擒呢?这不仅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而且让读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美是一个发展而开放的系统,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在议论文中发现更多更深层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些美的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此论文获教师报论文大赛一等奖)
觉得议论文中的审美因素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