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

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
日期:11-07 20:47:40| 语文教学反思|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


彭水县郁山中学    蒋冰
【摘要】 新课标实施之后,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不断地推行,我们面对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该怎么去对待和把握,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又该怎么去处理,怎么去接纳这“新”与“旧”,从而为我所用,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 传统 创新 继承 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和进步的。语文教学也是一样,作为一门在中学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高喊着改革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喊着改革的口号中度过来的。但我的感觉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虽然是在不断地前进,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却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我们自己本土的语文教学的体系,一会又在强调要继承传统,一会又在高喊着打破传统、改革创新的口号,真是让人找不着北。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语文的创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得更加响亮,给语文教学的天地又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春风,注进了新的活力,也让搞了几十年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同行们大换了一次脑。语文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但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看一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一片大好,是不是其中就一点缺陷和漏都没有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都该抛入历史的垃圾堆呢?本文就想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功与过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最古老的一门学科,自从有语言文字的产生,就开始了语文这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没有书籍之前,可能人类是采用的口传身授,然后是专门的古代学者著书讲学,或受命于帝王与君主,或成一家之言,总之,用那时特有的方式开创、发展和延续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某种层面上说,我们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保存了中华文明、延续了我们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既然发挥了这样大的作用,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低估他用的价值,他生存和发展了几千年,一定有它的生命力,一定积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挖掘和发扬其中有生命力和有价值的部分很有必要,也是我们应该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他有价值的方面太多了,我们略举几点。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传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我们灿烂多彩的古代文化就是在无数的先辈们的“传道”中一代又一代交给到了我们的手里。在这个过程中,后世的思想、学说无不是在前面的所传的“道”的基础上发展的,不管你如何的“创新”,没有对先生“道”的掌握、吸收,没有对旧的知识的充分的记忆理解,那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孔子就是在继承了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学说的基础上,才创立了贯穿中华文化始终的儒家学说,中华文化几千年来都以他的学说为核心。世界上比我们更早、在古代也更辉煌的埃及、希腊、恒河、巴比伦文明基本上都走向了衰落,而我们的中华文明却保存了它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对“道”的继承比其他几种文明要做得好得多的原因。保存我们本土文化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精神很就包括了我们的“礼、仁、义、和”等思想。在西方发达的法国,还采用了比较封闭的特有方式保护他们的文化,使其不失去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魄。这样想来,对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传道”的继承就非常的必要了。这与现在所提倡的“创新”一点也不相违背。当然,“道”是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其中所传之“道”,自然也有很多糟泊的东西,这自然是要加以抛弃的。
(二)、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诵与记。我们知道,古代的语文教学,学生一进学堂基本上就是认字、诵诗,开始是比较短而浅显的内容,然后逐渐加难加深。而作为几岁的孩子对“人之初,性本善”、“吾日三省吾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比较生涩的语句又能有多少的的理解呢?我想即使是记了下来,也只不过是囫囵吞枣而已。但读多了,记多了,随着记忆量的增大,把头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自然就理解了,又一步一步地去读更加艰深的书。古代的读书人都是沿着这样一种读书的模式走过来的,那时候的私塾先生们开始也没有要求学生去对字句对文章做什么“创新”,但那些“学生”们不断地读诵与记忆,达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境界。没有“学富五车”的记诵,那能有“才高八斗”能力啊。以此为基础,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头脑中记忆的东西膨胀,他们不但“创了新”,还立了说。这种以记忆为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者、大学问家、大文豪,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大思想家、改革家。
(三)、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熏陶、感染。语文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它的特殊性,不同于自然学科,在其教学中更多注重环境气氛,强调感同身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识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人格魅力、风度、气质,教师的这些方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影响。那些大教育家,之所以被后世人们所景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渊博的学识、新颖的学说,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本身的人格吸引着学生。此外,古人也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与感染,这与近年来所流行的“建构主义”我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是一种“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方式与方法有价值的方面是很多的,仰仗它,我们的文明与文化得到了传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也有很多不好的方面。
首先,是“高耗低效”。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式的影响与惯性,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徘徊的状态,早在1978年 ,吕叔湘先生就大声疾呼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他严肃指出:中小学生学了十年语文,花了2700课 时,几乎占了全部课时的三分之一,结果语文仍不过关。从那时以后,又过去了许多年,可是语文教学的情况仍未基本改观,1987年5月,国家教委曾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语文水平的调查,结果 表明经过10年教改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没有取得明显进步,最近又在报上见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 在某所高校,一屋子大学生居然不会写“钥匙”二字。对此,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也不由得痛切陈词:“钥 匙之为物,体不甚巨,量不太重,而丢了它就麻烦大了。”“我愧非教育专家,自己拿不出办法。但还想请专家们多动动脑筋,把语文教学如何在重视上再重视,提高上再提高,改革上再改革(改进、改善、改正错 误认识和错误教法)。

[1] [2] [3]  下一页


觉得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创新 语文 ,语文大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