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日期:11-07 20:47:40|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学习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  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走近作者:(生自主阅读3分钟,识记重点内容) 
1.荀子(约前330—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与孟子形成儒家的对立两派,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定胜天”。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2.《荀子》
《荀子》为荀子及其弟子所著,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说理透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劝学”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二、中国古代的有关“劝学”的佳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                        。 
黑发不知勤学早,                  。(唐•颜真卿《劝学》) 
2、百川东到海,                     。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3、 盛年不再来,                     
    及时当勉励,                     (晋•陶渊明《杂诗》)       
4、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金缕衣》)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其曲中(   )规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   跂(    )而望    舟楫(    )
蛟(     )龙 跬(    )步   骐骥(    )(    ) 驽马(    )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埃(    )土
课堂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人的一生都应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种本能转化为一贯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两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者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这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在这里有“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顾劝学佳句
四.学生齐读,纠正错音,初步感受
五.学生自由诵读
六.疏通文意,解释加点的词语,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1、指名学生诵读第一段
2、教师带领学生疏通,学生注意加点词语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蓝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而行无过(        )矣。

[1] [2] [3] [4]  下一页


觉得《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