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先生”,还是请“君”留下来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单丽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先生”一词出生了。而且功能在不为地扩大。首先是称老师为“先生”。继而是称知识分子为先生。后来在称呼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时,称先生。对医生也称先生。旧时对说书的、算命的、看风水的等等均以“先生”称之。现在似乎其用途仍在扩大,似乎对所有的男性成年人,均可以先生称之了。恕我不敬,且举下面的例子来尝试一下:鲁迅先生,郭沫若先生;东邻卖豆腐的李**先生,南村的种杮子的刘**先生,等等,能够相题并论吗?
当我们称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国学大师王国维、爱国者闻一多等一类伟人为“先生”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景仰之情。至于称谓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己所敬仰的人的时候,也常常以“先生”呼之,也含有非同寻常的敬意的。但那感觉与发广告时在信封上随意写上的“先生”那定然是完全不同的,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正因为如此,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常常因为区分不清而产生误解。特别是对不知情的人而言,更容易发生。例如:
李晓光先生:(该人为某自行车修理部的修理师傅)
您所要的书,我已经买到。该书是经文清(中视播音员,收信人的心中偶像)先生亲自签名出售的。刘光舟先生(卖猪肉的小贩,写信人的朋友)也已经读过。大家都说写得不错。我还为刘云清先生(一名中学教师,写信人心中崇拜的人)、李东龙先生(电视大学的清洁工,写信人的朋友。)买了一本,请你转交他们本人。
周成
从这一则文字来看,如果没有名字后面的注解,谁知道哪是一般的客套,哪是认真的敬称呢?是不是如果不加区分地使用,确实有碍于真意的表达了?
鲁迅先生称刘和珍为“君”,这大概是学了日本的叫法。这个“君”可是国产的哟!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是常常用“君”来表示敬称的。如:“落花时节又逢君”,“醉卧沙场君莫笑”,“山回路转不见君”,但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还不能解释为“先生”。但是从日语的使用环境来看,如“小林君”“冈田君”等,确乎是做“先生”解了。并且在当代也仍然沿用。可是在中国,这个“君”大概快要“退休”了吧。我想且慢,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用法,就让它先留下来,为“先生”承担一部分责任,让“先生”一词仅用于称谓那些在知识界确实有所成就,并为人们广为称诵的人,或是称谓那些说话人主观上感觉特别值得敬重的人吧。而出于客气,对于其他一般人的敬称,还是用“君”更恰当些。
作为一门优秀的语言,它的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表意的精确性。如果表意不明,这种语言就有缺陷。滥用语言也一定不是一种好现象。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应该总是一味地顺其自然啊。
作者邮箱: shanlihong@yahoo.com.cn
觉得为了“先生”,还是请“君”留下来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