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趋势

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趋势
日期:11-07 20:50:32| 初中作文教学|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趋势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的资料,


江西星子中学 陈林森

建国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前是命题作文;恢复高考至90年代,基本上是材料作文;从9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话题作文的一统江湖。从全国卷话题作文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是在逐渐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就是对话题作文立意多元化的认可。

开头几年,高考话题作文还不够成熟。表现在立意上,虽然卷面规定“立意自定”,但实际上题目本身给予考生以无形的约束,使之只能按材料所指示的方向去写,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1999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对此话题,考生可以大胆想象,写法上也可以百花齐放,特别是可以(甚至鼓励考生)写虚幻的内容,当时这样的作文题非常新鲜。但在立意上,它划了一个禁区,就是对记忆移植的可能性,必须加以肯定。当时在试评时发生争论,多数教师认为,考生必须写记忆移植成功后的情况,对记忆能否移植不能怀疑。我则认为假如有个别思维特别发达的考生,它通过逻辑推演,甚至运用一定的科技、医学知识,论证出记忆事实上是不可能移植的,一旦这种试验成功,将会对人类现有的社会模式甚至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毁灭性破坏,或者带来自然逻辑或自然伦理的极大混乱,因而得出人体的记忆以及思想器官是不能移植的,而且记忆的内容也是不能移植的。从逻辑上可以这样论述,这种移植对于需要移植的病人来说,他同时丧失了自我,所以这种移植对于任何有意识的生命个体是无意义的。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假如有这样的学生的话),阅卷教师应予肯定甚至鼓励。但当时我不能说服其他老师,因为话题本身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就给话题增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不如以“记忆移植”为话题。我当时就开始酝酿话题作文的立意应当是多元的这样一个理念,即话题作文在立意上应当可以左右开弓、正反皆可,换句话说,话题应当是可包容的、有弹性的。2000年的话题作文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题目看上去是多么的包容,多么的开放,其实它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它本身是一个悖论。如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普遍真理,那么“答案是否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高考一结束,《解放军报》7月17日就发表一篇文章《答案并不都是丰富多彩的》,认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缺乏科学的界定和严谨的含义,不能作为一个定理任意套用。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恰恰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即使在社会科学领域,许多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我在当年高考阅卷中就发现个别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大前提,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错误观点的文章。在试评期间的争议,我又是“少数派”。我认为如果考生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并非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能因为立意与命题者观点不一致而扣分。当时争论非常激烈,后来我的意见被部分采纳,要求在立意问题上“谨慎处理”。2001年的话题作文是“诚信”。该年作文虽然强调“立意自定”,但因为话题所承载之概念的道德伦理色彩太强,在客观上束缚了考生,使他们基本上只能从一个方向去思考,即用试评时的口径就是“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决不可以任意立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规定“立意自定”,实际上只是虚晃一枪罢了。2002年的话题作文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的特点是增加了主词的限制,但在我看来,这是历年来话题作文最糟糕的。将高考作文披上一件道德或意识形态的外衣,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其极端就是“文革”前高考所写的“为革命而学习”“大跃进中的新事物”等这样直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作文题。关于“诚信”的话题所提供的材料(一则寓言),其思想倾向的暗示还稍稍含蓄一点;这个雪山救人的故事,则其观念的指向太直白了。其实这个材料的科学性、法理性都大可怀疑(批评者甚多,在此不赘)。这道作文题意味着话题作文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再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2003年的话题作文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说是对头一年作文题的拨乱反正。命题者用“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与前三年高考作文的话题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话题由单一型变为关系型。前三年都没有审题障碍,立意不假思索,基本上是踩着命题者的脚印走路。2003年则不然,话题的主词有两个概念——“感情”和“认知”,而且二者构成多种关系,因而在审题时客观上存在着障碍,考生必须回答命题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加大了审题的难度,高考作文的话题走向复杂化,多元化。尽管对这一年的作文题也有不同意见,但我感到这一年才算走上了话题作文的正道,才能真正满足“三自”方针的要求,话题作文终于走向了成熟。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看得出是继承2003年话题作文的方向,其立意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可能选择,而且命题者的暗示性几乎没有了。这便是最理想的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给出一段提示性材料,规定一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立意,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命题形式。一个话题,应当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才能表现思维的灵活性,才符合客观生活的实际。所以我主张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什么是“话题”?词典解释为“谈论的主题;议题”。对于一个“议题”,一般来说,总会有不同意见。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用不着“议”(谈论,商讨),只要“听报告”就行了。“话题”本质上是一个辩题,所不同的是,辩论赛时所持观点由抽签决定,话题作文的立意则由考生自主决定。既然如此,话题就应当像辩论赛一样,回避那些与森严的政治(意识形态)直接相关的敏感话题,避开那些道德伦理色彩过于强烈的话题。要考这些话题,应当放到政治试卷中去。我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自由应是立意自由。文体的选择,恢复高考以来历来很少限制,即使限定文体,中学生在处理时一般也不会那么典型,夹叙夹议的文章从来都是主流。至于自拟题目,材料作文一向也是这样。而话题作文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立意是考生自定的。如果没有立意的自由,实际上等于回到了“命题作文”。所谓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有形成自己思想的机会。有一条马克思曾经引用过的名言说:“即使是恶棍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的奇迹还要辉煌。”一个考生连自主立意的自由都没有,培养创新意识只能是空话,也违背了“话题作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 [2]  下一页


觉得话题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趋势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作文教学   话题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