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日期:11-07 20:50:32|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考试之于教育的作用,之于社会的影响,自有事实说话,而不需言说的。然而,奇怪的是人们对于它的研究,仅偏重于升学就业之类的选拔性考试,尤其是对“中考”、“高考”之研究更是情有独钟,可谓盛况空前,而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完全缺乏系统的研究,研究人员少,研究力量单薄,且研究成果不多,有影响的成果尤其少。因此,我认为,重视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考试的研究,实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就中小学考试方法改革对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考试和素质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人们把传统教育及目前的中学教育一概贬之为“应试教育”,这体现了人们对现行教育弊端寻求改革的积极态度。但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同时,也轻率地否定了考试制度,把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实际上是矫枉过正的片面性观点。当然,目前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都存在着不能不动大手术的弊端,但考试并不是应试教育的本质特征,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是作为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手段的考试的异化,而成了学生追求的目的,使学生成了考试分数的奴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素质教育仍然要用“考试”作为检测质量水平和延时反馈的重要手段。在未能找出更好的手段代替目前的考试制度前,决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而事实上,人们抨击“应试教育”,否定“考试制度”,进而主张取消考试等过激言论,针对的并不是考试制度难免的片面性,而是考试方法、考试内容等的不当在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试是了解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对教学成果的量化评定,为教育对象学习与能力状况和人才选拔等提供参数,对教学的竞争机制发挥着督促作用,引导教与学的方向。无视考试的这些积极作用,以为取消考试即可以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且必然造成教育质量的滑坡,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更成为一句空话。不过,问题在于必须正确的把握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考试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尤其不是终极目标,考试只是也只能是教学检测和反馈及人才评估、选拔的众多手段之一,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实行合格的水平考试,全面地、合理地、科学地检测、评价学生、教师。一句话,素质教育仍然需要考试这一重要手段的服务,科学的考试也必然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改革考试方法是素质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 
    1、现行考试方法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段话基本上指出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主动发展四项目标。这些目标,还可以分解转换为六个具体目标:1、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造、创新能力;3、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4、培养劳动、职业、社会生活技能;5、发展学生个性;6、基础教育教学要多样化。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规定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影响着教育中的各项活动,影响着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必然影响着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等教育测量和评价系统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反过来,考试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目标。而事实上,中小学现行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等毫无疑问地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因为按照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全面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品德和人格形成水平以及积极性态度和科学世界观树立水平上都有变化,要全面检测这些水平、评价这些变化,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都应有相应的变化。现行的考试检测评价方式显然难以承当这一重任,它只能在认知方面考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仅停留在书面上的基础性理论题目)的智育能力(不是实用能力),只是对学习结果的测查,评价广度相对狭窄,完全不能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有的甚至和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近几年来,高考制度不断改进,特别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1999年2月教育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表面看来,考试制度改革形势大好,前景光明,其实,一些本质问题没有改变,依然存在,主要是:1、考试以考查知识为主,反映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真实的体现;2、试卷种类单一,试卷难度水平单一、追求统一的水平,忽视了个性,带来客观上的不公平、不合理;3、科目设置“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导致学生实际上的负担过重;4、评分标准过死。这种考试在走出考死记硬背能力的怪圈之后,又走进了考解题技巧的狭路,仍不是考思维能力、智力水平,不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素质状况。由此而“指挥”着的中小学考试在促进素质教育目标达成上的作用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2、国外重视综合能力考试的改革做法和经验是我们的重要借鉴。 
当前,国外不断地进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版过一本名叫《考试暴政》的书,说明考试的不合理性和急需改革是一个世界性命题。西方国家新传统教育强调考核学生知识的积累,现代教育则强调考核学生解决眼前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主张搞“探索性考试”。美国在测量天才儿童时,采用测验一般智力和特殊才能、艺术才能等方法,并把一些创造思维的测验“与传统的智力测验”同时并用,近几年,还有人主张在“智力测验”的基础上,再搞“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能力测验”等等。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大考,大学招生往往有两种考试,一种叫成绩考试,一种叫能力教育。能力考试也与学科知识有关,不过更浅些,更活些,能考出学生能力的高低。美国中小学考试一般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鉴别性测试,其目的是在学生入学后通过考试,根据水平来分班;第二种是学业测试,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学过的东西掌握的情况,考试内容全都是书本上学过的;第三种是“能力测试”,也叫“水平测试”,这是统考时采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检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79年日本开始实行新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变了以往一次成绩决成败的作法,高考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考高中的基础知识,第二次主要考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适应性,包括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各大学根据两次考试成绩和中学提供的调查表,统一研究是否录取。英国中学也十分重视对考试工作的研究,各学区考试委员会都与一些大学联系,各自制订各种的考试大纲,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1980年英格兰一个考试委员会的物理考试共分为四次进行:第一试,考查实验能力,时间为1个半小时,成绩占15%;第二试,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迅速准确,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成绩占30%;第三试,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些题目的要求难度较大,时间是三小时,成绩占35%;第四试,主要考查能力的强弱,时间是2小时,成绩占20%。这样的考试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较全面,并能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据。 

[1] [2] [3]  下一页


觉得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素质教育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