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
日期:11-07 20:48:53|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廊坊市安次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福强

              近年来,通过广大语文工作者的努力,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教学改革的经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直面语文教学的现状,仍有诸多的困惑与不足。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缺乏特色,教师缺乏风格,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缺乏个性。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即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各种教学主张的相互抵触,教师自身教学的盲从盲信。
               * 要改变这一现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既要依赖于教育环境的整体改善,又要依赖于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及语文教学本身的自我改进。同时,语文教师自身的“长善救失”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从培养教学悟性与个性中开拓一条自新自进之路。
                 一
               * 多年来,长期封闭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管理中命令主义的钳制,导致语文教师唯上唯名唯命的思维定势, 定于一尊,奉命从事。“先生是教书死,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行知语)这大概是令人失望的语文教学的真实写照。“带着镣铐跳舞”,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因此,提倡语文教师应有“悟性”,以此冲破思想桎梏,实在是当务之急。提高教师的悟性至少应从三方面入手:
                 之一:求新——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
               
  首先是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  。- 从语文的性质而言,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过去那种仅仅把语文教学定位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漪说:“抽调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失去光泽,步入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怪圈,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又背离了语文课的宗旨,步入另一个误区。”可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教学中不可荒废其一。在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语文教学要发挥全面育人的重要功能,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纳入教学的目标,并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更新。* 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已进入综合性、开放性阶段。如果仍停留于“一枝粉笔一本书”的低层次,势必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三种: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它们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排斥。在教学中,应尽快转变观念,将三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各自长处,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应。一方面,教师要把普通教具从“冷宫”中请出来,如照片挂图、实物模型等,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尽早掌握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其为教学做好服务。
                 之二:求实——摒弃虚幻浮燥的风气,深入语文教学的本质。
               * 在改革的大气候下,语文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急功近利、装饰华丽但实质空洞无物的所谓改革经验也像蓐草与荆棘一样搀杂其中,甚至出现了教改经验、教改课题“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奇怪现象。许多公开课是靠“花拳绣腿”装点门面,初看热热闹闹,细想却是“空中楼阁”。这种虚假的繁荣危害是极大的。无疑,教学必须讲求实效,凡成功的教学经验,无不渗透着一个“实”字。这就需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课堂容量大,且目标单一。* 任何一篇课文,其知识和信息含量,所涉及的能力底蕴是十分丰厚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渴望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要呈现多项性,可设计单项目标,这样更容易使教学沿着既定的方向,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当然,目标的单一性与多种能力训练并不是矛盾的。为实现教学目标,完全可以将多种能力、知识运用注入渐次推进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强调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布置的每一项训练内容,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问题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一片茫然;问题过易,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锻炼思维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学生主动性的体现,并不单纯指课堂上的七嘴八舌,如果仅仅局限于热闹的表象,宛如茶馆一般,无主题而言,自然也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及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掌握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授之以渔”,以求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文道结合要自然。  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但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具体的文章去单纯的说教。我们一些教师就常常犯这种错误,在语文课上对学生大谈特谈某种道理,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就脱离了语文的本质。正确的做法是从课文出发,开掘课文内容,对学生倾注情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点“道”的语言应尽量追求简练,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宁鸿彬老师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分析完皇帝、大臣、老百姓说谎的原因及小孩子敢于说真话的原因后,他用缓慢但清晰的语言说:“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应牢记这样一个道理:无私才能无畏。”戛然而止。这种“道”的传授方式,无疑比“喋喋不休”的灌输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1] [2] [3]  下一页


觉得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个性 教师 语文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