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德育论文
日期:11-07 20:47:40| 语文教学论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德育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方面的资料,


 前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不同于以往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故事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一个空间和时间,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是其它小说不能望其项背的。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曹雪芹以他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来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以至于听到“林妹妹”我们就会联想到是贾宝玉在唤黛玉;听到“宝兄弟”就会想到是宝钗来了;听到“厄哥哥、爱哥哥”就知道是史湘云在说话;而“心肝儿肉”却又是贾母的声口了。曹雪芹刻画人物语言如此精彩,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老舍说的“翻开《红楼梦》看看,那绝对是《红楼梦》,绝对不能和《儒林外史》或其它的任何小说调换。”[1]鲁迅也说:《红楼梦》“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2]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反映,只有又切合身份又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是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有无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特性就是要通过创造“每个人是典型,但同时也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3]的形象,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曹雪芹自己也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他写的不是那种“千部共出一套”,千人一面,众口一腔,“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的作品,而是他“亲闻亲睹”的“事迹原委”,是把这些事迹“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地写出来的,“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作品。所以《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语言也就写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栩栩如生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红楼梦》的成功是人物形象的成功,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物个性语言的成功。

一.《红楼梦》语言的基本特色:准确,生动,精练,自然。

它的语言风格跟整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谐一致,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所用语言都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有的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也正是曹雪芹语言艺术超过任何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地方。 
    曹雪芹是一个自觉追求“雅俗共赏”的语言境界的作家,他多次借书中人物的口表达他的语言艺术见解,宝钗评黛玉的语言,“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要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是主张把活的生活语言加工提炼成文学语言,则要“用字用句皆入神化”(78回)虽是淡淡的,回想却有滋味”(43回)这是要吸收文言语体的艺术传统。“另出已见,自放手眼”(78回),“词句新奇为上”(48回),这是要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很难用几个词语概括大体言之,是丰厚而纯净,凝炼而自然,优雅而本色。” 而从语言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古代小说艺术集大成的巨著,《红楼梦》语言的最大特色乃是它的无比丰富和浑然一体,这部小说,几乎汇集了中国古代小说甚至整个古典文学的语体形态,有学者早已指出,《红楼梦》的语体构
                                 2
成,包含四种类型:一是纯粹的口语体;二是白中带文,即接近口语而稍有文言
成分的白话体;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四是诗、词、曲、赋、诔、偈、简札、
联额、灯谜、酒令等古典散文和韵文。但它们并非任意杂糅和生硬凑合,而是统一《红楼梦》的基本体式——口语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中,融化在《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里。    
人物语言是《红楼梦》语言的主体,也是《红楼梦》中活的语言宝库。《红搂梦》中的许多日常生活描写,几乎就是由密接的,不作任何辅助描写的对话构成的。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一种运用生动口语滔滔不绝地长篇说话而毫不使人厌烦的本领,熙凤、贾母、刘姥姥、晴雯、小红、麝月、探春,甚至包括“没嘴的葫芦”袭人。这些“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的生活语言,既保存其俚俗本色,又成为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 (24回)“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咧。” (46回)“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55回)“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 (65回)……它象《金瓶梅》的口语对话一样生动但又比《金瓶梅》更纯净更有丰富的个性色彩。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红楼梦》塑造多少鲜明的艺术形象,就有多少富有特色的性格语言。作者可以根据不同人物身份、地位、性情、气质和具体情境表情达意的需要,自如地选择和驱遣各种语言体式、词语、句式、修辞手段和语调风格。他可以写出一群年龄、身份、修养相近的小儿女的不同声口,贾宝玉经常说一些出人意料的新奇(呆话”(如“泥水骨肉”、“禄蠹”都是他创造的),林黛玉有一张聪明的促狭嘴,史湘云快言快语,薛宝钗稳重含蓄,妙玉矜持冷漠,晴雯直率锋利,袭人柔和委婉,探春见识精明,出语每觉沉重深刻……他也能写出各色社会人物的声口。在冯紫英的酒席上,贾宝玉的曲子感伤缠绵,艺人蒋玉函的温柔旖旎,妓女云儿唱的俚俗轻佻,而薛蟠的“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则活画出呆霸王不学无术的丑态。然而他在令人捧腹的“女儿愁”、粗鄙不堪的“女儿乐”酒令中,也会突然冒出一句文绉绉的“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则又符合他生长贵族之家耳濡目染的实际,而村妇刘姥姥却只能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样庄稼人“现成的本色”话。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德育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论文   红楼梦 论文 艺术 ,语文大全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