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生活化教学
日期:11-07 20:43:33|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前    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它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可以说,语文生活化教学几乎涵盖着整个语文教学,而不是教学的某一个侧面。对于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王尚文先生曾作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将所教所学的语言有效地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依托于人的生活,语言介入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唯一途径就是介入他的生活。”(《语文教育学导论》1994年湖北教育出版社,第281页)“介入生活”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在学生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学习语文,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二是教学成为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学习语文,实现人的发展。前一种理解未免消极,容易使教学走向狭隘,王尚文先生说的本意应当是第二种理解。让教学成为生活,就是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活活动,使语文教学以言语为契机促进学生心灵的成熟、生命的发展。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它要改变的是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某项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教师是生活化活动方式的设计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生活化活动的参与者,师生是民主、平等的交融关系,生活化教学促使师生认知、情感、个性等的整体参与,使教学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融合、对话。由此,教学艺术也便升华为一种教学精神,或者说是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原则,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一、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取,希望遵循知识→迁移→能力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当承认这种思路对组织教学的价值,但个体言语发展的客观实际证明了学习母语往往可以越过知识,从直接的言语感受中获取能力。语文教学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和估价,否则便易陷入无意义的繁琐。二、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到对话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从的关系十分明显,即使是启发教学,也是在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情形下,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当然,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教学中总是强化着教师的施与和操纵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个性的培养。对话关系也并非否定主从,只是强调可以是教师为主,学生为从,也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从,教师与学生彼此启发。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变化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应当是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和相互沟通。
现代教学理论都十分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问题在于学生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参与才是教学的理想境界。从学生参与教学的自由性看,学生参与教学可以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如果做的是字面上的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但教学的客观实际是被动参与的状况最易发生。学生是肩负着学习任务的,学生的学习任务自然会成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内容或者说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活着想,它不属于学生现时的生活,而学生对将来的生活并不理解,为将来生活着想的参与也就成了被动的参与。教师的责任心也顺理成章地体现于为了学生的将来而实施强制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就对立起来了,它脱离了学生当下的生活,这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本身的否定,会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既如此,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参与者,必须把学生的学习任务转变为学生的生活内容,使学习融入生活之中,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真实的阶段,使某一项的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当下的实际的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逻辑起点也在这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鲜活。教学内容通过了教师生活化的设计,使学生更能深入地领悟、体味,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王升先生说得好:“不管目的指向什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学生来说,教学就是一种此在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去设计现时的教学,这样教学就会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近十几年来,许多语文教育的专家,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问题作了探讨,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对语文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顾黄初先生在1994年总结语文教学改革时发现,贴近生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他从教材、课程、教法诸方面来总结这个趋势,并从语文教学改革大家的生活化追求中,坚信语文教学改革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篇总结文章中,他引用刘国正先生的话来说明贴近生活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枯燥。”(《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年第10期)事实也正如顾先生所言,此后,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有关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的论述。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成了人们的共识。
对语文生活化教学作了全面而深刻论述的当推王尚文先生。在他那里,生活化是作为语文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提出来的。他认为:“读、写、听、说本来就是生活的表现、生活的形式,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人们也不可能为读、写、听、说而读、写、听、说,总是出于生活的需要。……生活就是读、写、听、说的本和源。”(《语文教育学导论》第294页)但是,生活与教学毕竟不是一回事,他说:“对于生活来说,读、写、听、说是自然而然的自由自觉的行为,但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活动来说,它受到教学目标的引导、制约、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两者的尖锐矛盾。”(同上注)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自然不能把教学目标从生活的土壤中连根拔出,这种非生活化的做法似乎既经济又便捷,但它脱离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教学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要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应当让教学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或拟真实的——笔者注)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起他们作为生活的主体读、写、听、说的强烈愿望,同时把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同上注,第298页)据此,王先生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作了定位。先看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播给学生,学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理解、体验的,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必然产生的效应。……阅读教学就是设计学生和读物之间能够产生预期效应的碰撞,从设计的角度看,它是教学;从碰撞的角度看,它又是生活。”(同上注第301-302页)对于写作教学,他认为:“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同上注,第309页)

[1] [2] [3]  下一页


觉得语文生活化教学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教学 语文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