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体验与美的理念——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双重解读

禅的体验与美的理念——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双重解读
日期:11-07 20:41:08|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禅的体验与美的理念——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双重解读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周维军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川端康成(以下简称“川”)《花未眠》中体现的禅学(禅的体验)以及美学(美/美感/审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思想,最终作结:《花未眠》是一篇由禅的体验贯穿始终的阐释美的理念的说理(散)文。

关键词:禅 体验 美 美感 审美 自然美 艺术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2003年6月1版)选入了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获得者川的说理(散)文《花未眠》。这篇小品不事铺张,意随笔到,引人深思。该文的解读有多种,本文拟从禅的体验与美的理念的双重解读中寻找出一条新的思路,以期与方家争鸣探讨。

川端康成(1899—1972)幼年丧父母、祖母,由外祖父、舅父抚养,在孤独中长大。他的一生都徘徊在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哀中,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断涌现在他的意识里,最终以自杀(尽管他在随笔《临终的眼》中写道:“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杀的人想要到达圣境也是遥远的)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川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作家,作品有“高超的技巧”(诺贝尔颁奖语),其中,深层心理学的原理渗透到大量作品的创作,这种深层心理学除了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外,还有东方的精神主义——禅。

川与禅的关系十分密切,学术界多有研究。禅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修行,在本质上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①”,它强调活动的无目的性或摆脱目的观,乃至于不留活动痕迹。禅关乎性格,排除理智,摒弃逻辑,“禅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个人的经验事实而不是书本知识②”,它强调直接体验。“禅学的精髓在于对生活和一般的事物获得一种新的观点……这种新观点的获得称为悟的境界③”。禅的最后目标就是开悟(即顿悟)的体验。那么,《花未眠》中到底有什么禅的体验呢?

一.《花未眠》中禅的体验

《花未眠》文开篇即讲“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好一个“不可思议”!这不正是禅的无意识,无目的性吗?“微不足道”却“常常思考”则体现了禅所关涉的领域之广。铃木大拙说“禅就在有生命活动的地方,就在我们的所有经验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考”绝对没有理智的掺入、逻辑的整合,而是无意识的“不可思议”。正因为作家有深厚的禅的修养,又“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当他“凌晨四时醒来”时,才会“发现海棠花未眠”,才会“大吃一惊”,才会有“我仿佛才明白过来”的惊喜。这种“明白过来”的“大吃一惊”不正是禅的开悟境界吗?

作家在第5自然段说:“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句话实际上是用禅的体验类推美学。禅要直接(亲近)面对事实,在无意识(邂逅)中顿悟,而美学的审美能力或美感要在邂逅、亲近中提高或获得。把他这句话视为经典名言,当之无愧!

文章第10自然段写作家以前来过岚山几次却没发现它的美(这是因为他没有开悟)。而他后来的冬天独行却发现了岚山的美,这不正是因为他开悟了吗?基于此,作家才不无遗憾地指出: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我愿意说出作家隐含在这件经验事实中的意思:即使能看到美的“某些人”也要在某些时候才能看到(否则同一个他为何以前没有发现?)而这个“某些时候”正是开悟的时候。有的研究者说,他后来发现美是因为冬天人少,能仔细观察,我的疑问是,美必须仔细观察吗?仔细观察发现的美才美吗?仔细观察才发现的美还美吗?!美就在那,去发现它吧,用禅的方式。

《花未眠》有几处写“一朵花”的句子,如“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 “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课后练习题还揣摩了“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参考书的参考意见是“从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地珍爱生命的意识”。我的看法是,这个“一朵花”说的是日本的花道④。花道是日本一种用以修养心神的插花艺术,与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雪月花时最怀友”相与表里,比肩伯仲。花道也好,茶道也罢,万变不离其宗,都由禅宗演化而来。教参的意见固然望文生义,却体现了禅学的美德:“以最为珍惜最为尊敬的心灵状态来对待自己和世界⑤”。真是歪打正着,做了川端康成禅的体验的模糊的注脚。你看,作家这不是在“明目张胆”的谈禅论道么?

最后,文章第3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这句话与结尾“我之所以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遥相呼应。一句说“发现花未眠”的环境、时间机缘,另一句讲“新发现花”的事实机缘。这里的两个“机缘”不就是禅的“契机”的意思吗?禅的开悟,必须有某种经验事实的契机,在“机不可失”的某时,即使没有“当头棒喝”的“催化”,也同样能顿悟禅机。

那么,作者的“新发现花”的“新发现”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二、《花未眠》中美的理念

上文指出过禅宗的精髓在于“对于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得到一种新的观点”,川得到的新观点就是对美的体认。整理出来,主要有两组美学母题,一组是谈美、美感、审美的,另一组是讲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1. 美/美感/审美

川在文中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那怎么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呢?他又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但“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研究全文和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川对美、美感、审美的基本观点是:美在自然。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美感是有限的。美感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审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审美(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达到一定程度。审美培养途径就是邂逅、亲近(自然)。可以说,除了“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种用禅的方式阐释的美学观点比较新颖独特外,其它均停留在美学的认识论层面上,而且前贤多有论及。

2. 自然美/艺术美

作家的“新发现”远不止此,又用大量篇幅探讨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问题,这正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作家谈到真花与画中花的不同美;谈到罗丹、玛伊约尔的雕塑与真的手、皮肤的相关性;谈到宗达所画的狗与自家狗的相似性;最后谈到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黄昏天空的水乳jiao融。可以看出,作家是这样表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的:从艺术美(画中的花、狗)观照或再认自然美(真的花、狗);从自然美(女人的手、肌肤)写实或虚构艺术美(罗丹、玛伊约尔的雕塑);艺术美(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与自然美(黄昏天空)要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图示如下:

[1] [2]  下一页


觉得禅的体验与美的理念——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双重解读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川端康成 美的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