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39:31| 语文教学论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方面的资料,


江西省吉安市一中    段瑞士
邮政编码:343001    电话:0796~826652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学生的“学”好相关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才是教师“教”的根本目的。学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学中的“学”主要是靠学生来进行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
第一,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这课外的),主要是靠学习主体——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去完成的。
首先,在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例如汉字字形的辩认书写,词义的分辨确定,句子类型及其规律的了解,段落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以及汉语的语法、修辞、逻辑、文体风格特征等,都需要学习主体主动去了解、分析、巩固和应用实践,才能接受,才能获得,才能转化为学习主体(即每个个体)的知识。
其次,语文的基本技能的传授、训练和培养,也都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完成的。例如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良好习惯的养成,说话能力的锻炼,说话良好习惯的养成,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形成,等等,都是依靠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活动,去锻炼,才能最终形成的。
再次,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也都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完成的。例如判断、推理、归纳概括和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如演讲、论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都需要学习主体主动地去参与,去活动,去锻炼,才能最终形成的。
第二,就学生的本质属性而言,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教学对象。
首先,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其自身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听、说、读等的技巧技能)、基本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在这过程中,学习个体(学生)在语文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可塑性发挥得越好,接受、吸取、转化的知识、技能、能力越多,学习个体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力就越多越强。这就是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其次,学生是语文教学中能动的教育对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才能不断地接受和学好语文,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水平。学生在这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这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再次,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可塑性、能动性情况也各不相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其学习语文的实际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也因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追求、习惯、原有的知识面貌各不相同而各有差异,其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也自然而然的各有差异。
第三,就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构成授受关系。这种授受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水准和质量。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而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首先,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授受关系中,教师是传授的主体,学生则是接受的主体。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得”知识,经过反复强化,最终才能形成各种技能技巧,转化成各种实际能力。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追求、习惯不同,其基础素质不同,其接受或学得的知识、技能等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其转化为各自基本能力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也是由其各自的主体情况决定的。因为他们各个个体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各不同。
其次,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个各有自己兴趣、爱好、追求、习惯的学生,让他们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例如,甲同学善诵读(即长于记诵),乙同学善论辩(即长于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丙同学善想象作文(即长于形象思维),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甲、乙、丙几位同学各自特长在语文学习中得以进一步发展,而且要使甲、乙、丙几位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得以相互学习别人的特长,使大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面的发展。每个个体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每个个体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得,这才更充分更广泛地体现了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再次,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所有活动,例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或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完成授课任务、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换句话也即是说,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检查作业、课后活动、课外辅导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把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的。
此外,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全体讲授、大组讨论、小组活动、独立思考和作业等,也是以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较高效益,以学生学习时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为中心的,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另外,教学方法的采用,如什么情况下用讲授法或谈话法,什么情况下用讨论法或作业法等,也是根据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最恰当最有效的时间安排、依据学生受益面最大和受益程度最高的情况来选择的,换言之,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决定的。
第四,就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而言,学生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无论其在“习得”还是“学得”过程中,都要经过学生的主动体察、发现、品味、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首先,在“习得”过程中,像汉语口语方言语感体验,是靠学习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直接体验的。例如一个词语的语音、语义、语境,都要学习个体主动去判断去辨析才形成自己的认识的。其文字形体的辨认,字义词义的推定、判断和分析,词语的搭配组合习惯形成的语法规律,文章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表达上的特色等,都需要学习主体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体验(包括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体验),才形成有关的判断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关信息(如社会语言、文本内容、媒体内容等)的“习得”过程长期的品味、揣摩、发现、体认、应用,终于将习得的内容渐渐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得到增广和丰富。

[1] [2]  下一页


觉得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中学生 语文 ,语文大全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