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50:32| 语文教学论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方面的资料,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鉴赏能力实质上就是对蕴含于语言中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把握。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有必要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加以重新审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无论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能给今天的高中学生以深远的影响,相信有魅力的诗歌教学必将优化高中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新课标的行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为了落实新课标的上述思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突出了对诗歌单元的安排。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是现当代诗歌单元,把诗歌作为联系初、高中语文的桥梁。而且该单元所选诗歌囊括中西,种类繁多,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纷纷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而且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都说明了诗歌这一优秀文学体裁又一次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新课标和教材重视诗歌教学并不等于诗歌在学生身上发生了效力,这中间还有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需要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把诗歌之于人的作用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可以说,正确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教学策略运用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虽然现在一部分人已逐渐认识到诗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目前的诗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策略模式上有很大缺陷,基本上是一种“肢解”式的讲析模式。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坦率地讲,当前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怎么解决以上的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我国一向重视诗教,“诗言志”和“诗缘情”是古人对诗歌内涵的本质认识。诗歌本身具有语言的象征性、隐喻性、多义性和非确定性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和语象造型的画面美。这些都要求我们应当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去品味语言艺术和把握诗的情趣与韵味,真正实现诗歌教学中学语文与学做人的统一。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基本教学策略是诵读与鉴赏,即通过朗读了解作品中的内容,初步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背诵来积淀语料、加深印象,最后要“披文入情”地进行鉴赏。
    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 ,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这里要强调的是诵读时要使用普通话,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词的误读并严重影响诗歌的美感。
    诵读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1.正确朗读   该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自然上口。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和多音多义的字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另外,在朗读时要做到不增减、颠倒、重复字、词,力求读顺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
    2.流利朗读   这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朗读时做到语气连贯,节奏分明,句读清晰,没有句中停顿错误,符合诗句节拍,句中停顿长短适宜,长短句能读出应有气势,各种句式能读出恰当语气,并且能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这是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不要求学生马上读出诗的全部内在涵义,重点要求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疏通诗意。这一阶段是诗歌鉴赏的起点和基础,是由诗歌的表层意义向深层含义的过渡。
    3.有感情地朗读,也称为情读  诗是心灵的燃烧,情感的喷发,古人读诗时常常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这正是领悟到了诗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新课标中关于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有几个方面的准备:
    (1)知人论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他的“知人论世”观就是说要对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诗人因作诗歌颂自由而被沙皇放逐南俄,后又被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监管,《致大海》就是诗人在追求自由而又得不到的心境下写成的。因此,大海被拟人化,成了一个赢得自由的英雄。了解了这些,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一步一步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靠近。
    (2)进入角色  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仔细品味、体验,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比如读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就要设想诗人当时的心境,读出昂扬振奋的豪情来。
    (3)创造情境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学生并不愿意去诵读诗歌,或是由于胆怯,或是怕读不好被人笑话。此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创造条件多给学生当堂诵读的机会,多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作好范读,以自身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朗读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1] [2]  下一页


觉得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 教学论文 诗歌 ,语文大全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