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指导》
日期:11-07 20:40:16| 作品赏析|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现代文阅读指导》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方面的资料,


 天全中学语文组  罗小平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分量比较重的一种题型,也是令学生头疼失分比较多的一种题型。学生参加考试时总觉得细纹阅读板块,自己能读懂文章,但在解题时往往无从下笔,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不到要点。该题得分率极低,严重影响了语文科目的考试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1年3月)准备阶段
任务:查资料,做准备; 
第二阶段(2011年4月4)分析研究阶段
讲相关知识,组织训练,发现问题
第三阶段(2011年5月5)总结成果
任务: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三、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高三教学班。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为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明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章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纲要求的语文能力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4.讲授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1999年高考题第23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
  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题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刚好4点,第20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两点,第21题6分,答案要点是3点。
  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
  (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3年高考题第20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
  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2、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3、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
  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题第21题,题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

[1] [2]  下一页


觉得《现代文阅读指导》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作品赏析   现代文 ,作品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