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之我见

朗读教学之我见
日期:11-07 20:39:31|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朗读教学之我见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瞿成娥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力,不可忽视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朗读教学,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三个方面论述。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朗读方法上合理指导,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在语文中发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下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P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相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曾或在都思索的问题。当然,从教育成果来看,思索的收获是颇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加之教育者身肩的时代责任感,使得这条探索之路不断开拓。笔者在教育实践的点滴中有所感悟,下面就初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是读的典型形态,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具有说服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的审美功能,使作品中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炼奇巧诉诸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从中也可以看见它的美育作用。



(一)朗读教学中的意境美

文学用语言来把握叙事,它既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创造视觉形象,也不像音响艺术那样直接创造听觉形象,但“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高尔基)。语言本身虽然是抽象的、扁平的,但创作或文学作品都是具体可感的、立体的。只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就能在意象中“看到”“听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文章意境的一条道路。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

鲁迅小说《社戏》中有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学生可在念上半句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加上联想,文中“我”陶醉在朦胧月色的好心情随之而出,温馨的春夜的意境也自然展现。



(二)朗读教学中的情感美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抒情性较强,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反映的情感美,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父子间的挚爱。曾有一位老师,采用一贯的老教法——逐段逐层的讲解分析,希望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父子情深。结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只注重了父亲过铁道、攀月台时那种笨拙可笑的样子,一生竟笑起来说:“这个父亲怎么这么傻的。”而另一教者,同样教这精彩的一段,他先用平和素淡的语调读出作者的心底蕴藏的奔涌的感情,让学生边听边想像那幅画面,随后点拨其中重要的动词,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味,在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与伟大,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的伟大的背影。这个背影也许也幻化为了他们的父亲的身影,人间真情无需教者多言。

(三)朗读教学中的音乐美

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感情强烈,意境深邃,内涵丰富,还因为它在形式上富有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展示这些美文内在的韵律,显现出它的音乐性,这在诗歌教学中显而易见。让学生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之中,理解美好的事物,接受美,并奋发努力创造美。



二、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自身重要的意义,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众多作用,下面仅就其中三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淑湘)阅读文章,不仅要理解语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且要深入感受和领会作者的情感意趣。朗读是眼、口、耳、心同时使用的阅读方式,因而通过朗读,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节奏韵律也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下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605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二)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朱喜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训学斋规》)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对语境的领悟力,以及审美能力,与作者发生共鸣,自然不待其解。

(三)读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朗读的灵魂就是理解和感受,通过灵活丰富的朗读技能处理,可以充分体味语言的精妙;通过朗读过程中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并用,可以使外在的语言内化吸收并迁移,在说话(口语表达)和写作(书面表达)的语言运用中信手抬来,为我所用。



三、对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审视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鲁迅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难看到了。沈德潜提倡的“密咏恬吟”的读书方式也不多见了。不少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上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了。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在高考指挥捧的舞动下,过去的“满堂灌”尚未绝迹,而新兴的“满堂灌”、“讨论式”、“练习式”等等又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课堂,以致有的学生一课学完了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甚至对课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如此这般,如何让学生“乐学”,更不用说“善学”、形成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教学!

[1] [2]  下一页


觉得朗读教学之我见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教学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